如何斷除對此生的貪著 (噶當十秘財) || How to Get Rid of Attachments in This Life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怙主果碩仁波切 講授

    聖道三要

    偉大的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為了度化五濁惡世的眾生,因而降生於世間,示現成佛。成佛之後, 佛陀說法四十九年,傳授八萬四千法門,其目的不外乎為能使有情眾生能從煩惱解脫,並於心續中生起各種道次第的證量。如此廣大如海的教法,經由印度歷代成就者班智達不斷修習、傳承與發揚,於舊譯派(寧瑪派)時,即有許多成就者班智達將諸多珍貴殊勝的顯密教法傳至西藏。至藏王「菩提光」(蔣秋哦)與「智慧光」(耶些哦)迎請阿底峽尊者入藏弘法,由此因尊者得以將顯密教法再度弘揚於藏地,是為新譯派噶當薩迦噶舉格魯),復經歷代祖師傳承至格魯派祖師—宗喀巴大師,大師將八萬四千法門之精華融攝於聖道三要之中。因此,聖道三要乃是行者欲趨入解脫道,終究證得圓滿佛果之鎖鑰。

    觀修死無常

    行者對於死無常(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定)的內涵,須付諸實修,而非僅止與了解其內涵即可。若能每日於座中(入座修法時)或座間(入座修法以外的時間)殷重思惟死無常的內涵,則能發現自然界所有現象,均時時刻刻示現著諸行無常的義理。例如,日出日落,花草樹木於秋天枯萎凋謝、直至春天方繁茂增長,萬物生滅增減不定…,如此諸多現象均示現了諸行無常的意涵,且均能觸發行者對於死無常之體悟。是故,目睹自然界生滅無常的變化時,應當省思自身亦是如此。密勒日巴尊者證道歌中如是開示:「看到事物生滅不定,使我體悟死無常的道理。」

    日常受用飲食服飾時,亦應憶念死無常的意涵。當吾人臨終時,縱有美味佳餚當前,仍然無法下嚥,而必須忍受飢餓的痛苦;雖然身穿華麗的服飾,卻因病痛纏身而散發惡臭或大小便失禁,而玷污了美麗的服飾。當與知心朋友交往時,亦應思惟當自己面臨死亡時,諸多摯友不能且不願隨自己同往,僅能由自己孤單地承受令人畏懼的痛苦,邁向不可知的來世。當沐浴妝扮時,亦應思惟當自己臨終時,身體自然散發腐臭的氣味,死後身體會被親人攜往屍陀林(墳場)埋葬,從而生起對死無常的畏懼。行者須隨時隨地憶念與思惟教法的內涵,心與法不可須臾相離,切不可認為只有到寺廟禮佛、誦經,方稱為修法,其餘日常生活則與修法毫不相干。

    另一種觀修死無常的方法為觀修自己死亡時的相貌,藉由平時觀看他人往生時的面容,推測自己死亡時的相貌,從而生起對死無常的體悟。吾人此生所致力追求的目標,不外乎「扶親制敵」,為了扶助親人與打擊敵人,而努力積聚各種資具。由於只努力追求此生的安樂,執著無常為恆常,當看到他人死亡時,總是認為事不關己,內心對於自己終將死亡的事實,無法生起絲毫的警惕。

    由於執著無常為恆常的故,使行者對死期不定的事實視若無睹,所思所作均是為成辦此生的安樂。即使閻羅死主如晴天霹靂一般突然降臨,仍然執著自己不會立即死去。一旦真正面臨死亡時,卻發現自己所致力扶助的親人,無法繼續陪伴自己,為自己分擔惡業;所努力積聚的各種資具,無法帶走些許,只剩下滿身的惡業伴隨著自己。此時,內心為悔恨所盤據,然而已經太遲,縱然此刻心生覺悟,欲修持正法亦不可得。是故,行者須藉由親見他人死亡的情形,觀修自己死亡時的情景,平日力大無窮的人,臨終時卻連抬起手臂的力氣也沒有;見到自己所喜愛的食物置於面前,卻無法享用;縱然吃下再多神丹妙藥,依然藥石罔效….。

    由於對死無常未能生起深刻的體悟,因此,所修習的任何法門,無法生起任何證量,無法產生真正的效果。臨終時,欲生起善念、修法乃至獲得佛菩薩加持的心願,亦變得渺不可及。因此,平日對於死無常的內涵,應深加思惟與體會,藉由目睹他人死亡的情景,觀修自己臨終時的景況,將有助於行者生起對死無常的體悟,從而生起出離心

    行者心中或許對於自己尚健康活著的時候,卻須以三種根本、九種因相、三種決定預先觀修死無常,而感到困惑,甚至懷疑是否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此種疑慮是多餘且不可取的。須努力觀修死無常的原因有二:一、行者若於平日即能努力觀修死無常,對死無常具有深刻的體悟,則即使僅唸誦一句四皈依,亦能獲致極大的功德;若未能努力觀修死無常,則縱然修再多的法,所獲致的功德利益仍將極為有限。二、行者平日若能努力觀修死無常,當死亡降臨自身時,即使如晴天霹靂一般突然出現,亦能坦然面對,不生起任何後悔的心念,從而獲致善逝

    觀修自己面臨死亡的情景時,行者應思惟此生所努力追求的美好事物,須即刻放下;此生所珍愛的親眷,縱然有再多的不捨與眷念,亦須別離。此時,自己正穿上此生的最後一件衣服,睡在此生的最後一張床上,親友們正商討著如何處理自己的後事。即使想要交代遺言,亦因「地大」崩解,舌頭不聽使喚,而不知所云;因「風大」崩解,而呼出的氣息很長,吸進的氣息卻很短,當最後一口氣呼出,即如同琴弦斷了一般,此為「風大」已完全崩解的現象。因身體功能的喪失,而大小便失禁;平日所戀的美食,此時卻覺得令人作嘔;此生所努力積聚的錢財,分毫亦帶不走,甚至在自己尚未斷氣前,親眷即為了搶奪家產而諍鬥,最後,甚至兄弟反目、對簿公堂。想想自己辛苦一生造作了無數惡業,為自己與親眷累積了許多財富,卻落得如此下場,內心悔恨萬分,然而亦無可奈何。此時,僅存意識孤獨地離開身體,如同棉絮一般隨著此生所累積的善業與惡業的強大業風,吹向充滿各種危難的中陰身,孤獨地承受著無邊的畏懼與痛苦,並由業力牽引至茫然不可知的來世…。如是觀修死亡的情景,如同自己親見歷歷在目一般,使自己對死無常生起極為畏懼的心念,從而生起深刻的體悟。

    噶當派十祕財

    對於厭棄對此生著的修持,行者或許認為:如果捨棄了此生的一切,如何能繼續活下去?會有如此的疑問,乃是誤解了厭棄對此生著的意涵。所謂厭棄對此生的著,意指行者對此生所追求的受用與財富,不應生起任何戀與執著的心念,此為修行的精髓。世人皆有傳家之寶,能維繫整個家族的生存命,即使於戰亂中,亦能延續不斷。噶當派的祖師則以十祕財(十法財)為歷代傳承的珍寶,作為修行依止的圭臬。十祕財的內容為:四依止(心極法依止、法極窮依止、窮極死依止、死極荒溝依止)、三金剛(事前無牽累金剛、事後無愧金剛、與智慧金剛同行)、三得(出於人群、入於狗伍、獲得聖位)。十祕財的意涵如下:

    一、心極法依止

    行者由觀修自己必定須面臨死亡且死期無定的義理,了知於面臨死亡時,唯有平日所修習的正法能對自己產生殊勝的利益;因此,將所有心念皆轉為依止於正法之上。

    二、法極窮依止

    行者認為若自己將所有的心念皆專注依止於正法,對世俗的營生事業不努力求取,如何能確保衣食無虞?是故,行者應下定決心如乞丐一般,以最少的資具維持生活所需,即使極為貧窮,所有心念仍專注於正法,絲毫不受動搖。

    三、窮極死依止

    行者由於極為貧窮,因而心中產生如是疑惑:我若不準備生活所需的資具,如果不幸餓死或凍死,即失去精進修持正法的機。然而行者卻可反思所有眾生均須面臨死亡,無論生活貧窮或富裕皆是如此,既然難逃一死,與其為求積聚財富造作深重惡業而死,毋寧為了精進修持正法累積功德而亡,兩者的意義有天壤之別。行者於無止盡的輪迴流轉之中,生生世世莫非皆為追求世間的榮華富貴而死,此生若能有機精進修持正法而亡,內心當深感欣慰。人天導師釋迦牟尼佛往昔行菩薩道時,由於已完全淨除我執之故,有許多世是將自己的生命布施眾生而圓寂;因此,行者為證得圓滿佛果,即使是自己的生命亦當毫不吝惜,持用以行布施

    四、死極荒溝依止

    行者或許認為自己因專注修習正法貧窮而死,則自己的後事須交給何人處理?然而,吾人的身體只是四大和合的不淨之身,死後骨肉腐壞還歸大地,何足珍惜!若因精進修持正法導致貧窮而死,即使如野狗一般曝屍荒野,亦當一心堅忍修持苦行

    五、事前無牽累金剛

    由於行者以前述四種依止立下堅定修持正法的心志,此時,知悉行者心念的親友,必然以種種動聽的言語,勸行者在家亦可修行,何須拋棄財富受用與親眷,獨自至僻靜之處,過著閉關修行孤苦艱辛的生活,甚至以種種手段要脅行者,不可離家修行。此時,行者仍如金剛一般心志堅定,不為所動,一心堅定專注修持正法,此即事前無牽累金剛的意涵。

    六、事後無愧悔金剛

    行者以堅定的決心至荒郊野外或崇山峻嶺之中閉關修行,他人或許會以異樣的眼光看待行者。見到行者四處為家、衣衫襤褸、蓬頭垢面、飲食粗糲,或許會批評行者癲狂有如乞丐一般的行徑,不斷冷嘲熱諷;或將行者視為神通具足的大成就者,眾人口耳相傳而崇拜不已。凡此種種譏、稱、毀、譽,對行者均無任何意義與影響,內心絲毫不生任何慚愧與後悔的心念,此即事後無愧金剛的意涵。

    七、與智慧金剛同行

    行者既已開始閉關修行,應當下定決心堅持下去,不因閉關修持的艱辛而退轉。往昔於藏地,曾有一位官員於閱讀密勒日巴尊者的傳記之後,深為尊者堅定苦修的精神所感動,於是下定決心效法尊者苦行,將家產全部布施與他人,然後前往深山閉關修行,然而因心志不堅,無法承受修行的艱苦而退轉,三日之後,即返回家中,且向他人訴說這一切都是密勒日巴尊者所害,因而被傳為笑談。

    八、出於人群

    行者由於已能與智慧金剛同行,心念已然完全專注於正法的修持,因而行為舉止與一般熱衷追逐榮華富貴的人們,有著極大的差異,甚至完全相反。人們可能將行者視為瘋子,然而行者依然一心依止正法修持,故不樂於與人群同處。

    九、入於狗伍

    由於行者捨棄一切財富受用的追求,樂往僻靜之處閉關虔修,過著居無定所的生活,飲食亦極為粗陋,僅求能延續色身即可。此種生活在世人看來有如野狗一般,然而卻無法動搖行者精進苦行的決心。

    十、獲得聖位

    由於行者捨棄世間一切財富受用與無益之事,精進修持正法,因而能證得解脫成佛的果位密勒日巴尊者往昔開始閉關修持時,生活極為艱辛,經常找不到任何食物可吃;後來,由於他精進苦修的情形逐漸為他人所知曉,並為人所崇敬,於是許多施主紛紛供養衣物與飲食,數量多到無法完全穿戴與吃完。

    修持十祕財的關鍵

    人天導師 釋迦牟尼佛、 阿底峽尊者寂天菩薩入菩薩行論的作者)均貴為一國的王子,擁有無量的財富與權勢,但祂們仍能毅然放下一切,出家修持各種苦行格魯派的祖師—宗喀巴大師雖擁有眾多的弟子,然而由於文殊菩薩的教誡,縱然弟子們不斷懇求 大師講授更多的經論,甚至明成祖亦派遣使者迎請  大師前往北京接受供養弘法,大師仍毅然決然地放下一切,派遣弟子「章嘉呼圖克圖」為代表奉詔進京,自己卻與八位弟子閉關苦修,此因大師了知若未能精進修持,從而生起證量,對於眾生的利益將有所缺憾。

    修持十祕財的關鍵,並非須捨棄一切,前往深山閉關苦修方可;而是必須於心中對此生的著生起極大的厭離,如此,方能於心續中生起證量。若未能厭離對此生的著,縱然將所擁有的一切財富受用完全布施與他人,獨自逃往荒郊野外,仍然無法生起真實而深刻的體悟。

    密勒日巴尊者曾如是開示:「世間的一切財富受用,於臨終時,無法帶走分毫;既然終究均須放下,為何不於此刻即放下一切,而謀求更為殊勝的利益。」

    修持任何的教法之前,均須修正意念與動機,以前講授禪定止觀時,曾提及可以數息的方法,止息粗分的分別心。其他修正意念動機較為常用的方法,則是觀想面前虛空有釋迦牟尼佛為主尊的皈依境,了知佛陀為佛、法、僧的總集。由思惟依止善知識暇滿人身難得、死無常三根本、九因相、三決定)的內涵,觀修自己死亡時的相貌,進而以十祕財的要訣逐步修正自己的意念與動機,讓自己的心念能專注於善念與善行之上,思惟自己往昔所曾造作無量無邊的惡業,臨終時,必然為惡業所牽引,而墮入三惡道,承受無量無邊的痛苦。如是思惟令自己對輪迴心生極大的厭離與畏懼,此時以虔敬的信心,祈求三寶攝受,觀想資糧田諸尊放出無數的光與甘露進入自身,將自己所有的惡業與煩惱完全淨除,此為修持任何教法的根本。

    上師所講授的任何教法,其目的無非是希望能使行者獲得殊勝的利益,冀望諸位能將教法付諸實修,如此,始能獲致佛法殊勝的利益,講經說法方能具足意義。

    http://www.kunphen.com/html/2010/gljy_0723/107.html

    更多甘露教言
    More Teachings

    勝觀(毗缽舍那)講授 格西洛桑曲燈 || Geshe Lobsang Choden Vipassana Teaching
    菩提道次第講授 格西丹增卻佩 || Lamrim Teaching with Geshe Tenzin Chophell
    格魯神變祈願大法會開示 2021 於尼泊爾 圓滿法洲寺 || Monlam Chenmo Teaching, 2021 Nepal
    2023新春祝福與開示 || 2023 Lunar New Year Teaching and Blessing
    供曼陀羅法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Mandala Offering
    修心七義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Seven Point Mind Training
    顯密雙修及受持其戒律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Practice and Vows of Sutrayana and Vajrayana
    供曼陀羅法暨三主要道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Mandala Offering and three principle aspects of the path
    Jenang Initiation of Je Tsong Khapa Nepal 2022-03-22 || 三種姓合一宗喀巴大師隨許灌頂 2022-03-22
    六臂瑪哈嘎拉隨許灌頂開示 2021-10-24 || Mahakala Jenang Empowerment Teaching 2021-10-24
    聖道三要開示 2021-10-24
    怙主果碩仁波切74壽誕 || Kyabje Gosok Rinpoche 74th Birthday Celebration
    度母四曼達暨藥師八佛超渡法會開示 2021-03-21 於菩提法洲寺 || Tara Four Mandala and 8 Medicine Buddha Puja Teaching, 2021 at Yunlin Jangchub Choeling
    度母四曼扎法會開示 2020-12-20 於台北佛堂 || Tara Four Mandala Offerings Puja Teaching, 2020 Taipei
    四百供法會開示 菩提法洲寺 2020 || Gyabshi (400 Offerings) Puja Teaching 2020
    怙主果碩仁波切 – 菩提法洲寺 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Gosok Rinpoche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2020-08-16
    蔣孜曲杰怙主果碩仁波切73歲華誕壽辰多倫多開示
    怙主果碩仁波切73華誕法會開示 || Gosok Rinpoche Teaching on 73rd Birthday
    7 point mind training || 修心七義教授
    金剛薩埵百字明修誦法開示 || Teaching on 100 Syllable Vajrasattva Mantra Practice
    修心八頌教授 || Teaching on Eight Verses of Mind Training
    如果根是毒,枝葉也是毒;如果根是藥,枝葉也是藥 || Teaching on Poison and Medicine
    真修行人每天必定會冥想死亡 || Teaching on Meditation on Death
    格魯大威德火供 ||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共修開示 || Teaching on Group Practice
    藏傳佛教修行次第 || Stages of Tibetan Buddhist Practice
    聖救度母二十一尊供養暨祈請禮讚文簡修儀軌
    空性見教授——應成自續兩派中觀見簡介 || Teaching on Emptiness: Introduction to Middle Way
    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2016年中秋節開示 || Mid Autumn Festival Teaching
    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2015年中秋節開示 || Mid Autumn Festival Teaching
    佛法實修之道(二)——堪千果碩仁波切六秩晉六壽誕慶祝法會 || Path of Buddhist Practice 2
    堪千果碩仁波切於唐卡暨沙壇城展對工作人員的開示 || Teaching on Thangka and Sand Mandala
    佛法實修之道(一) ——4月7日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Path of Buddhist Practice 1
    無量壽佛隨許灌頂法會開示 || Amitayus Empowerment Teaching
    《甘丹聖教增廣願文》講解 || Teaching on Aspiration Prayer for the Flourishing of Je Tsongkhapa’s Teachings
    不動佛隨許灌頂開示 || Akshobhya Empowerment Teaching
    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灌頂開示 || Thousand Arm Chenrezig Empowerment Teaching
    白瑪哈嘎拉隨許灌頂開示 || White Mahakala Empowerment Teaching
    尊勝佛母隨許灌頂法會開示 || Usnisavijaya Empowerment Teaching
    仁波切六秩晉五華誕祝壽法會對多倫多弟子開示 || 2011 Toronto Teaching
    曼陀羅表義——大威德金剛壇城所表義解 || Teaching on the Meaning of Yamantaka Mandala
    白度母如意輪火供法會開示 || White Tara Wish Fulfilling Wheel Fire Puja Teaching
    聲聞乘道次第概述 || Teaching on Sravakayana
    大悲觀世音菩薩與圓融自在的人生 || Avalokitesvara And a Happy Life
    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十二緣起支 || Teaching on Dependent Origination Pratityasamutpada
    迴向願文 || Teaching on Dedications
    如何斷除對來生的貪著 || How to Get Rid of Attachments to Samsara
    菩提心的殊勝 || Teaching on Merits of Bodhicitta
    暇滿難得 || Teaching on Precious Human Rebirth
    死無常 || Teaching on Impermanence
    觀修菩提心的方法 || Teaching on Bodhicitta Practice
    浴佛法會開示 || Vesak Day Teaching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 Teaching on Merits and Benefits of Bodhicitta
    聖道三要教授
    大乘長淨戒開示 || Mahayana Vow Teaching
    大年初三祈願法會開示 (談煙供及護法的供奉) || Smoke Puja and Protector Offering Teaching
    皈依開示 || Teaching on Taking Refuge
    三十五佛禮懺法教授 || Thirty Five Confession Buddhas Teaching
    大禮拜的功德 || Benefits and Merits of Prostrations
    藏傳佛教的內涵 || Teaching on Tibetan Buddhism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