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傳佛教的內涵 || Teaching on Tibetan Buddhism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怙主果碩仁波切講授

      西藏的文化、醫學、宗教具有某些特質,這些特質對於如何將目前逐漸趨向混亂的世界,導向和平與安樂,能有所助益。

      金剛乘

      各位於展覽會場所觀看佛像、唐卡、法器,來自於世界各地的博物館,大都屬於藏傳佛教金剛乘密乘)的文物,這些文物具有深刻的內涵,並不僅止於表象所呈現的意義;若能將這些內涵,運用於日常生活之中,定能產生極大的助益,各位對於藏傳佛教金剛乘教法具有濃厚的興趣,此次演講亦將著重探討藏傳佛教金剛乘的部份。

      金剛乘佛法是從印度傳入西藏,與大乘佛法是一體的,並非獨立於大乘佛法之外,自成一修持體系;在修持的過程中,若能交互運用波羅密因乘)與金剛乘果乘)的方法,特別是修持金剛乘教法,對於將來欲證得佛陀果位,具有較為迅速的方法。

      波羅密多乘

      修持金剛乘波羅密大乘顯教教法的目的,均是為了證得圓滿的佛果;成佛的目的,是為了能使自己與一切有情眾生,均能遠離輪迴痛苦,證得解脫成佛的究竟安樂;因此,修持金剛乘教法,若是沒有顯教所強調的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慧為基礎,將不可能證得圓滿的佛果。

      佛陀眾生根器、因的不同,以各種善巧的方法度化眾生,得到不同的結果—-對於只想自己從輪迴中得到出離、解脫的人,佛陀小乘佛法教化之;對於將他人的利益置於自己之上,欲使自他一切有情,均能從輪迴中得到出離解脫的利根眾生佛陀大乘佛法教導之;既然吾輩自詡為大乘佛教徒,更應當時時懷著慈悲、溫柔之心,視他人的利益遠重於自己的利益,此為大乘佛教徒應有之作為,且亦唯有如此,方能成就圓滿的佛果。

      愛我執

      為何我們不能恆常以慈悲心待人呢?此皆源於從無始以來,即伴隨著我們,強烈貪愛自我利益的「愛我執」;受到「愛我執」的影響,使我們無法將他人的利益置於自己之上;不能常以慈悲、溫柔之心待人,讓他人獲得安樂;因此,欲證得究竟圓滿的佛果,令一切眾生均能得到安樂、解脫,就必須設法對治愛我執,並加以去除,時常懷著利益他人的心,專注、用心地實踐;藉助密法的修持,能使行者迅速成就佛果的根源,亦是以此希求有情眾生均能快速得到安樂、解脫的悲願,促使密乘行者能迅速證得佛陀果位,此「為利眾生而成佛」的精神,為密乘教法的根本。

      出離心

      為使自己能從輪輪迴中出離、解脫,必須修持出離心;為利益自他一切有情,需修持菩提心、行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萬行之菩薩行;惟若僅具足此二者,仍無法證得圓滿的佛果,尚需以出離心菩提心修持的基礎,證悟空性正見慧;唯有證悟空性,方能將心續中之煩惱我執淨除;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慧三者,為顯教教法的根本,亦為入於金剛乘教法的基礎。

      因乘與果乘的異同

      以下,將就波羅密顯教因乘)與金剛乘密乘果乘)的異同,略做探討:修持波羅密金剛乘教法的目的,均是為求證得圓滿的佛果;佛陀果位,是指斷盡一切過患、成就一切功德的圓滿果位;欲斷盡一切過患、成就一切圓滿功德,必須具足出離心菩提心空性正見慧;波羅密金剛乘對於空性的見解、所生起的菩提心、所行六度萬行的菩薩行,均是相同、一致的;成就佛陀果位的目的,並非只追求一己之解脫,而是為了使利益有情眾生,讓所有眾生均能從輪迴解脫,得到究竟的安樂,乃至證得圓滿佛果;此目標為顯、密二極為重要之共通點;同時,因為所追求的目標一致,故對於如何成辦利益有情眾生之方法?我們必須深入加以探究。

      佛陀具足圓滿的法身色身色身可分為報身化身二者;欲證得圓滿法身,需修持空性正見慧,圓滿智慧資糧,方能獲得;欲證得圓滿色身,需修持六度萬行之菩薩行,圓滿福德資糧,方能證得;因此,欲證得圓滿佛果,需空性方便二者並重,累積圓滿的智慧福德資糧,方能達到目的,二者缺一不可。

      小乘與大乘佛法迥異之處

      小乘大乘金剛乘佛法均承許無我空性,對於空性的見解與累積智慧資糧的認知,並無相異之處;其差別在於方便行與累積福德資糧的方法上,小乘佛法僅止於追求自己的解脫,並依此目的生起出離心大乘佛法的目標,在於使自他一切有情,均能得到解脫、證得究竟的安樂;因此,大乘佛法除了致力於證得圓滿法身之外,尚需具足圓滿之色身,唯有如此,方能應各種不同眾生的需求,示現種種相,度脫沈淪於輪迴苦趣之眾生;此「為利眾生而成佛」之發心,為小乘大乘佛法迥異之處。

      金剛乘教法之特點

      關於如何證得佛陀圓滿的法身?在顯教中,以修持諸法無自性的「空性」,成辦終究證得佛陀圓滿法身的因;但對於如何成就佛陀圓滿的色身?則沒有明確的方法;顯教以發起菩提心、行六度萬行菩薩行,累積福德資糧,成辦將來證得佛陀圓滿色身的因;卻沒有如金剛乘之「自觀本尊」—-觀自己為具足三十二種妙相八十種隨好本尊,進而成就佛陀的圓滿色身之方法,此為金剛乘修持方便法門、累積福德資糧特殊之方法,亦為金剛乘教法之特點與顯、密二差別之處。

      佛陀法身色身是一體無二、不可分別的,藉由空性方便雙運,累積圓滿的智慧福德資糧,從空性智慧之中,為度化各種不同根器、因有情眾生,而示現種種不同之色身;所示現之色身雖有差別,然均源自斷盡一切惑之空性,因此,就佛陀圓滿的果位而言,佛的方便智慧色身法身均是無二無別之本體;是故,眾生從「基、道、果」之「基位」開始修持,逐步於心續中,生起各種道次第的證悟;密乘的瑜珈行者,為求能證悟佛陀圓滿的法身色身,必須安住於諸法的真實性—-空性之中,精進地修持,方能證得佛的法身;並自觀為本尊佛陀的形象,期能證得具足「三十二種妙相八十種隨好」的圓滿色身;修持空性與自觀本尊,為證得佛陀法身色身相隨順之因,在「道位」的修持時,唯有兩者並重,同時修持智慧方便,不可偏廢,方能成就圓滿的佛果。

      密乘的瑜珈行者修持空性方便是同時並行,無可分別的;從空性之中剎那生起佛的圓滿色身,兩者是一體的;不可強加分別二者之有無;當行者自觀為本尊,進入佛的壇城(宮殿),周圍有無量的宮殿時;會有處所(佛的淨土)、自身(佛的色身)、受用(佛所受用的財富)、事業(佛所成就種種的事業)等四種差別;修持與此相隨順之因,以證得佛的色身,為顯、密二顯著的差異所在。

      發心的差別

      修持顯教教法需歷經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圓滿智慧福德資糧,證得圓滿的佛果;在密乘教法中,則強調藉著修持無上瑜珈之密法,人可在世壽百歲以內,證得佛果;惟能否即身成就?關鍵在於眾生發心的差別,而不在於佛法的差別;顯教的行者,若能生起堅切的菩提心,廣行菩薩行,亦能快速地累積智慧福德資糧,證得圓滿的佛果;密乘的瑜珈行者,若未能有此堅切的發心,縱能修持無上瑜珈密法,仍須歷經久遠劫,方能圓滿智慧福德資糧;因此,成就的快速與否?視眾生發心的差別,而有所不同,並非是佛法的差別。

      生起次第

      行者欲修持密乘教法,首先需於具量、如法的上師跟前,領受灌頂灌頂之意為授權行者修持上師所傳授之密法),開始修持事部行部、瑜珈部、無上瑜珈部等四部密法;無上瑜珈密法分為生起次第圓滿次第,行者欲修持無上瑜珈密法,除需於上師跟前領受灌頂之外,尚需聽受上師講解密法的內容與修持的方法,才能開始修持;生起次第是根據眾生輪迴中所具有的三種狀態—-生、死、中有(中陰),眾生於此三種狀態之中,受心續中之煩惱業障所牽引,以致不斷地輪迴,承受巨大的苦楚;因此,需將心續中的煩惱業障斷除,才能得到解脫;修持生起次第的目的,即是將眾生心續中的煩惱業障斷除,從生、死、中有三種凡夫的狀態,轉化為佛的境界。

      人在臨終時,隨著地、水、火、風四大逐次崩解,最後,會進入最細風心的狀態,此狀態與證得佛陀法身,是相隨順、類似的因;進入中陰身的狀態時,則是受最細風心的牽引,得到幻化的報身,此幻化身與證得佛的報身,是相隨順、類似的因;佛的化身與人活著的狀態,是相隨順、類似的因;藉由修持這三種因,以成就佛的法身報身化身,是生起次第主要的內涵。

      關於顯、密二在修持方法上的差別,試舉例說明如下:當我們遇到會令自己產生恨的境時,顯教常以修持忍辱的方法,加以對治;但在密法中,對於如何對治恨?則有極為善巧的方法;密乘教法瞭解到煩惱根源於分別心,分別心與身體的氣,有極為密切的關聯;因為心是駕馭於風(氣)之上,因此,藉著修持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教法,將氣導入光明的境,以對治煩惱,這是顯、密二在修持的方法上,有所差異之處。

      修持生起次第時,所觀想的境可分為「能依、所依」二境,「能依」意指自觀本尊的身體,與壇城本尊眷屬;「所依」係指壇城中的無量宮殿;從粗分的觀想—能觀想出有本尊眷屬壇城;進入細分的觀想—-將本尊的眼睛、肢節皆能清楚地加以觀想,最後,進入圓滿次第的修持;修持圓滿次第時,會有許多的境界產生,這些境界均是欲使行者能遠離凡夫的執著;當行者自觀為本尊,執持自身即為本尊眷屬的佛慢(執著自身為我慢,執持自觀本尊為佛慢),配合光明、清楚的「明相」,二者雙運、無二無別地修持,遠離對自我庸俗的執著,此為生起次第究竟的結果。

      圓滿次第

      生起次第進入圓滿次第時,需遠離對自我庸俗的執著;在圓滿次第中,有三種遠離—-身遠離、語遠離、心遠離。

      身遠離

      「身遠離」同時存在於生起次第的最後,與圓滿次第的開始;藉由生起次第的修持,使氣進入中脈並安住於中脈,經歷種種隱沒的過程,最後,將有俱生的智慧產生;此俱生的智慧,能使得我們遠離對凡夫庸俗的五蘊(色、受、想、行、識)、六根(眼、耳、鼻、舌、身、意)、六塵(色、聲、香、味、觸、法)的執著,進入執持佛慢明相的境界,此為生起次第身遠離的結束,與圓滿次第身遠離的開始。

      語遠離

      當我們遠離對五蘊、六根、六塵的執著之後,接著藉由金剛唸誦—-、阿、,促使中脈脈輪鬆弛,氣能運行於中脈之中,此時,所唸誦的語與最細微的氣息合而為一,遠離凡夫對於語言庸俗的執著,到達「語遠離」的境界。

      心遠離

      修習圓滿次第達到語遠離的境界之後,繼續藉助內金剛唸誦與外手印,使得心間的脈輪鬆弛,氣於中脈中運行,進入心間之時,將有與生俱來相分的智慧產生,此種狀態遠離了一切雜亂、錯亂的思想,處於光明之中,稱為「喻義光明」,惟喻義光明並非究竟、真實的光明,而是以此比喻解釋其內涵的光明,當喻義光明產生之時,即已達到「心遠離」的境界。

      無學道究竟果位

      生命的最細風心是由風(氣)、心二者所組成,以風為因,以心為伴隨風的助,所現出的身體稱為「化身」,此幻化身是不清淨的;在我們尚未證得圓滿的佛果之前,尚有煩惱的存在,此時,所現出的幻化身是世俗的幻化身,而非佛陀圓滿的報身;由證得世俗幻化身繼續修持圓滿次第,經歷種種收攝的過程,將證得「真實的光明」,此真實的光明產生之後,再不斷地去除煩惱業障與所知障,最後由此真實的光明,生起真正清淨的幻化身,此真實光明與清淨幻化身雙運,即為「無學道」雙運果位,此為修持密法生起次第圓滿次第,所證得的究竟果位

      基於以上所述,有志於修學密法的行者,對於密法修持的內容、道次第的安立、各種可能產生的境界,必須有正確的認知。若是尚未瞭解透澈,即隨意運用密法的內容修持,如此,容易墮入錯誤的見解之中,令人十分惋惜。

      佛像、唐卡、文物的表相與真正的意涵

      以上就密法的內容與道次第的安立,作簡單扼要的講解說明;以下,將就此次藏傳佛教藝術展,所展出的佛像、唐卡、文物,所示現的表相與真正的意涵,作簡單的介紹。

      佛陀為度化眾生趨入佛法,得到解脫,終究證得圓滿的佛果;祂以種種不同的方法,度脫有情—-對於欲望淡薄的眾生佛陀示以小乘佛法教化之;對於能信解波羅密,為利益眾生而修學菩薩行者,佛陀示以大乘佛法教化之;對於需以某種形象趨入佛法有情欲、欲望的眾生佛陀示以密法,令其趨入佛法的內涵,得到究竟的解脫;此為佛陀示現各種化身,導引各種不同根器的眾生,趨入於佛法之中。

      小乘的行者,當煩惱現前時,即刻加以對治、滅除;波羅密的行者,遇煩惱現前時,則不立即加以對治,而是運用煩惱、轉煩惱菩提密乘的行者,則更進一步運用煩惱,在空樂不二的境界中,以密法殊勝的力量,真正對治令我們不斷輪迴煩惱業障,證得解脫成佛的果位

      能否值遇佛陀的關鍵?並不在於佛陀是否真正來到跟前,而是在於心續中,所累積的因、資糧、福報是否成熟?若是因成熟,佛陀將以種種不同化現,能與各種因、根器殊異之眾生相應的身形,示現於有眾生眼前,度脫有情,而不僅止於示現著袈裟相。

      佛陀為度化各種根器差別的眾生,而示現種種不同的形象;例如,佛陀示現各種本尊的形象,左手拿著頭蓋骨,裡面盛滿鮮血,右手拿著彎刀;其象徵的意涵為「空樂不二」,頭顱為產生俱生大樂的來源,得自父親的精子,亦是藏於頭顱之中;鮮血象徵空性的內涵,因此,本尊持盛滿鮮血的頭蓋骨,不斷地享用著鮮血,其真正的意涵是表示本尊的心續,時時處於空樂不二的狀態之中,並提醒密乘的行者,應保持此種狀態;右手所持之彎刀,象徵欲將導致眾生不斷輪迴煩惱業障,予以斷除;並非如同一般人妄加推論—-是將敵人殺死,並飲其鮮血的錯誤認知。

      本尊頂上常帶有骷顱骨所成的寶冠,此寶冠具有清淨潔白的本質,沒有任何的血污、垢穢,染雜於其上;其所象徵之意涵為—-若能將凡夫有漏的五蘊(色、受、想、行、識)予以清淨,便能轉化為圓滿的五方佛妙觀察智大圓鏡智、成所做智、平等性智法界體性智)。

      此次參展的佛像、唐卡,各種本尊所示現的形象與所持之法器,絕大部份是為了導引眾生,能趨入出世間法,在心續中,生起各種道次第的證量;此外,亦有少部份的本尊所示現的形象,是為了滿足眾生世間法的需求;經由以上簡單的介紹,希望各位對於藏傳佛教的內涵,能有粗淺的認識;感謝各位利用難得的假日,撥空參與此次活動,謝謝各位!

      問:在此次展覽中,有部份的本尊將雙足踩於眾生身上,不知是否代表何種意義?

      答:本尊雙足踩於眾生身上,象徵佛法的內涵,是調伏、遠離斷(認為一切均不存在)、常(認為一切均是恆常的執著)二種邊見,臻於真如自性的內涵;另亦象徵降伏;此外,本尊雙足所踩之眾生,為欲界中,具有極大權勢的梵天自在天,雙足踩於其上,象徵超越於其上,獲得世俗的八大成就

      http://www.kunphen.com/html/2010/gljy_0629/94.html

      更多甘露教言
      More Teachings

      勝觀(毗缽舍那)講授 格西洛桑曲燈 || Geshe Lobsang Choden Vipassana Teaching
      菩提道次第講授 格西丹增卻佩 || Lamrim Teaching with Geshe Tenzin Chophell
      格魯神變祈願大法會開示 2021 於尼泊爾 圓滿法洲寺 || Monlam Chenmo Teaching, 2021 Nepal
      2023新春祝福與開示 || 2023 Lunar New Year Teaching and Blessing
      供曼陀羅法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Mandala Offering
      修心七義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Seven Point Mind Training
      顯密雙修及受持其戒律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Practice and Vows of Sutrayana and Vajrayana
      供曼陀羅法暨三主要道開示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on Mandala Offering and three principle aspects of the path
      Jenang Initiation of Je Tsong Khapa Nepal 2022-03-22 || 三種姓合一宗喀巴大師隨許灌頂 2022-03-22
      六臂瑪哈嘎拉隨許灌頂開示 2021-10-24 || Mahakala Jenang Empowerment Teaching 2021-10-24
      Teaching on The Three Principal Aspects of the Path 2021-10-24 || 聖道三要開示
      怙主果碩仁波切74壽誕 || Kyabje Gosok Rinpoche 74th Birthday Celebration
      度母四曼達暨藥師八佛超渡法會開示 2021-03-21 於菩提法洲寺 || Tara Four Mandala and 8 Medicine Buddha Puja Teaching, 2021 at Yunlin Jangchub Choeling
      度母四曼扎法會開示 2020-12-20 於台北佛堂 || Tara Four Mandala Offerings Puja Teaching, 2020 Taipei
      四百供法會開示 菩提法洲寺 2020 || Gyabshi (400 Offerings) Puja Teaching 2020
      怙主果碩仁波切 – 菩提法洲寺 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Gosok Rinpoche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2020-08-16
      Gosok Rinpoche Teaching on 73rd Birthday for Toronto || 怙主果碩仁波切73華誕多倫多開示
      怙主果碩仁波切73華誕法會開示 || Gosok Rinpoche Teaching on 73rd Birthday
      7 point mind training || 修心七義教授
      金剛薩埵百字明修誦法開示 || Teaching on 100 Syllable Vajrasattva Mantra Practice
      修心八頌教授 || Teaching on Eight Verses of Mind Training
      如果根是毒,枝葉也是毒;如果根是藥,枝葉也是藥 || Teaching on Poison and Medicine
      真修行人每天必定會冥想死亡 || Teaching on Meditation on Death
      格魯大威德火供 ||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共修開示 || Teaching on Group Practice
      藏傳佛教修行次第 || Stages of Tibetan Buddhist Practice
      空性見教授——應成自續兩派中觀見簡介 || Teaching on Emptiness: Introduction to Middle Way
      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2016年中秋節開示 || Mid Autumn Festival Teaching
      怙主堪千果碩仁波切2015年中秋節開示 || Mid Autumn Festival Teaching
      佛法實修之道(二)——堪千果碩仁波切六秩晉六壽誕慶祝法會 || Path of Buddhist Practice 2
      堪千果碩仁波切於唐卡暨沙壇城展對工作人員的開示 || Teaching on Thangka and Sand Mandala
      佛法實修之道(一) ——4月7日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Path of Buddhist Practice 1
      無量壽佛隨許灌頂法會開示 || Amitayus Empowerment Teaching
      《甘丹聖教增廣願文》講解 || Teaching on Aspiration Prayer for the Flourishing of Je Tsongkhapa’s Teachings
      不動佛隨許灌頂開示 || Akshobhya Empowerment Teaching
      大悲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大灌頂開示 || Thousand Arm Chenrezig Empowerment Teaching
      白瑪哈嘎拉隨許灌頂開示 || White Mahakala Empowerment Teaching
      尊勝佛母隨許灌頂法會開示 || Usnisavijaya Empowerment Teaching
      仁波切六秩晉五華誕祝壽法會對多倫多弟子開示 || 2011 Toronto Teaching
      曼陀羅表義——大威德金剛壇城所表義解 || Teaching on the Meaning of Yamantaka Mandala
      白度母如意輪火供法會開示 || White Tara Wish Fulfilling Wheel Fire Puja Teaching
      聲聞乘道次第概述 || Teaching on Sravakayana
      大悲觀世音菩薩與圓融自在的人生 || Avalokitesvara And a Happy Life
      大威德金剛火供法會開示 || Yamantaka Fire Puja Teaching
      十二緣起支 || Teaching on Dependent Origination Pratityasamutpada
      迴向願文 || Teaching on Dedications
      如何斷除對此生的貪著 (噶當十秘財) || How to Get Rid of Attachments in This Life
      如何斷除對來生的貪著 || How to Get Rid of Attachments to Samsara
      菩提心的殊勝 || Teaching on Merits of Bodhicitta
      暇滿難得 || Teaching on Precious Human Rebirth
      死無常 || Teaching on Impermanence
      觀修菩提心的方法 || Teaching on Bodhicitta Practice
      浴佛法會開示 || Vesak Day Teaching
      菩提心的功德利益 || Teaching on Merits and Benefits of Bodhicitta
      Teachings on Je Tsongkhapa’s Three Principal Aspects of the Path
      大乘長淨戒開示 || Mahayana Vow Teaching
      大年初三祈願法會開示 (談煙供及護法的供奉) || Smoke Puja and Protector Offering Teaching
      皈依開示 || Teaching on Taking Refuge
      三十五佛禮懺法教授 || Thirty Five Confession Buddhas Teaching
      大禮拜的功德 || Benefits and Merits of Prostration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