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臂瑪哈嘎啦灌頂開示 2021-10-24 初步測試版 || Teaching from Mahakala Initiation 2021-10-24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無等北頂法王 果碩仁波切 六臂瑪哈嘎啦灌頂開示 2021年10月24日於尼泊爾圓滿法洲寺 今天法會的緣起是之前有些人提議要請仁波切講述《三主要道》裡的空性見,還有提到想請仁波切傳一下速救怙主六臂瑪哈嘎啦的口傳,後來又希望仁波切能夠傳速救怙主的隨許,因為這些緣起,遂有了今天的法會。我們就簡單介紹一下今天要傳授的六臂瑪哈嘎拉,也就是觀世音菩薩的傳承典故,最主要的緣起是因為觀世音菩薩過去往昔曾經發了大的誓願要度化一切眾生,經過多劫的度化眾生,他想大概眾生已經度盡,可是他查看了後,發現經過多劫度化眾生,眾生並沒有減少,所以他就心生退卻,想要退失菩提心,因為他覺得可能沒有辦法再利益眾生,眾生也度不完,之前觀世音菩薩在初發心時曾立過誓言,若一切眾生未能脫離輪迴,將永住輪迴中度盡一切眾生,若違背此誓言,頭將碎裂成千片,所以當他要棄捨掉自己過去所發的誓願之後,他的頭就碎成千片,這時候他的根本上師阿彌陀佛就來到觀世音菩薩跟前講:「你不要退失你的菩提心。」鼓勵他應該要發更大的願來救度眾生,經過阿彌陀佛和十方諸佛菩薩的加持,觀世音菩薩變成千片的頭就合成十一面的觀音以及千隻手臂,醒來之後,從他的心間吽字就變現出六臂瑪哈嘎啦,就是速救怙主,這樣的化現,要來度化眾生。如果需要以寂靜尊的本尊來度化的,就以寂靜尊來度化,如果需要以忿怒尊的形象來度化,那就以六臂瑪哈嘎啦——速救怙主的化身來度化,修持速救怙主的法可以去除所有的障礙,這是這個法最主要簡略介紹。 傳承的典故將儘量簡短的來說明, 最主要這個法的傳承來自瓊波內久,他是一位已經證得雙運成就的大成就者,他向傳法的師長—梅吉巴MEI JIE BA獻供了黃金,希望他能夠求得一個法,因為他覺得西藏的眾生常常受用不足,貧困,個性比較急,修法者的障礙比較多,他就向梅吉巴MEI JIE BA請求,有沒有不用太困難,不用修太久,不會太複雜的,能夠修持的法,要修共的成就時,自然可以生起不共的成就;如果要修不共的成就;那共的成就也會自然就獲得。然後能夠迅速遠離貧困,去除障礙,只要修就能夠快速獲得成就的法,因為這個因緣,梅吉巴MEI JIE BA就把六臂智慧怙主的法傳給瓊波內久這個大成就者,此大成就者後來就把這個法在西藏裡面傳出來,此法大概是這樣傳承過來。 六臂智慧怙主他是以護法做顯現,他跟一般世間護法不一樣,他是一個大乘不共的護法,他可以說是觀世音菩薩大悲自性的顯現,所以對於自心生起慈悲心具有加持力,現在為了求得這個法,我們先要獻供曼達,將自己累世所有的善行功德以及身語意等等都化現成最美好的事情,以曼達的形式來做獻供以求得這個法,接下來就是獻供曼達。 先跟大家問候吉祥如意 今天法會開始,一定要修正動機,我們求法獲得隨許傳承一開始的動機非常非常重要,龍樹菩薩六十正理論中提到:「此善願眾生,集修福智糧;獲得由福智,所出二殊勝。」我們所要獲得的安樂是永恆不變的安樂,而消除痛苦也不僅只是短暫的消除痛苦,而是要永遠的消除,先了解基的內涵之後,才能了解道的內涵,最後才能獲得佛陀果位(基道果),基的部分,就是我們瞭解一切法從世俗諦而言,它是由緣起所生的,因此我們必須從世俗諦方面瞭解業果無誤的道理,深信業決定理的這個道理,何謂對業果無誤?就是瞭解行善必定獲得樂果,造惡必定會得苦果的這個道理無誤;另外,基的部分,必須瞭解一切法勝義諦的內涵,是一切法沒有絲毫的自性,所以我們要了解法在基的部分,它在世俗諦上面是符合緣起的,在勝義諦上面是無自性的。如果瞭解基的內涵,那麼在道的修持部分就很自然的會按照基的內涵去修持,比如說成熟自己的相續,發了菩提心之後,修學佛子行,佈施持戒,忍辱等等六度萬行,為什麼會很自然就去修學這個內涵,原因是因為認知基的內涵就是行善必定得善果的道理。不僅如此,對於道的修持部分,因為在基的部分,瞭解一切法是無自性的,所以會在空性正見上去修持,因此圓滿的去修持世俗諦的內涵,最後的結果就是可以獲得佛的色身,就是世俗諦,福德資糧圓滿可以獲得色身的果位。法身可以靠著空性正見的修持圓滿勝義諦;就是智慧資糧圓滿而證得法身,以這樣的方式就可以證得圓滿的智慧資糧和福德資糧,而證得佛的果位,獲得究竟的安樂,所以想獲得佛陀果位,必須了解基、道、果的內涵。 要獲證佛的色身和法身,必須修持道並且結合方便和智慧的修持,我們無始劫來流轉輪迴,要修持這樣的道必須具有殊勝的人身,我們此生已經獲得殊勝的人身,又值遇了佛法,特別是值遇了大乘的佛法及可以傳達佛法的善知識,因此內心裡面要生起把握此良機,不要再延遲,要把握現在認真修持,對於修行的過程當中各種的障礙希望予以排除,能夠成就圓滿順緣的一切的資糧,一切能夠順利如意,為了這樣的目的而來求速救智慧怙主的隨許,要有這樣的發心動機來受這個法。 接著要跟著念誦祈求隨許的祈請文。觀想上師為本尊,跟著念。 剛剛講過我們這個是大乘的佛法,因此必須生起大乘的發心,必須從剛剛所講的要生起為利一切有情眾生而證得佛菩提的這個目的來發起菩提心,來念誦受菩薩戒的願文。 剛剛念誦兩遍發菩提心文,接下來第三遍跟著念誦完後,要在內心生起—如果過去沒有受過菩薩戒,現在已經得到了菩薩戒;如果過去受了菩薩戒,有衰損的,要將它恢復。如果有好好持守的,要讓它更加增長。總而言之,內心要生起為了利益一切有情眾生,我要修持方便—慈悲心,菩提心。智慧—空性正見,最後來獲證圓滿菩提,然後行一切菩薩佛子行,如理的來修持,這樣來思維。 在內心思維心續已經生起了清淨的菩提心。 灌頂過程(略) 以上我們已經圓滿接受了智慧怙主的隨許,接下來我們稍微講一下《三主要道》,《聖道三要》或者《三主要道》最主要就是大乘道的心要,若要總攝菩提道所有扼要、心要,全都包含在這三主要道當中,這三個主要的內涵包含出離心,菩提心還有空性正見,而一開始的出離心,可以說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想脫離輪迴的出離心,出離心為何會如此重要?因為有了出離心就代表具備了能走向解脫的因,不會趣向輪迴因,而會脫離輪迴;如果沒有出離心所攝持,那所造的任何資糧、斷惡、修善,都只是會淪為繼續輪迴的因而已,如果繼續走向輪迴,那是完全沒有任何的意義,所以必須想辦法不要繼續的造淪為輪迴的因,因為我們過去就一直在輪迴裡面,所以我們要的就是能夠獲得解脫的因。如果沒有走向解脫,繼續留在輪迴,那只有繼續痛苦而已,因為只要我們獲得了有漏五蘊,它的本質就是痛苦,是絕對沒有辦法得到解脫的,我們如果想要得到解脫,為了這個目的,在內心生起出離心,想脫離輪迴的心,即使只念誦一遍六字大明咒也好,或者念誦一遍觀音菩薩聖號也好,它都是可以成為我們獲得解脫的因,出離心可以說是一切修行一開始最重要的。若是沒有出離心,就算去修持空性也好,或者甚深的密法也好,或者菩提心也好等等,其實都是很難獲得解脫的,仍然都是只能成為輪迴的因,所以說出離心是修行的入門,非常非常重要,若有了出離心,所造作的善行,才能有辦法脫離輪迴,進而修持菩提心和空性智慧,這樣才能圓滿所有道的修持,所以在三主要道當中會先講述出離心。 有了出離心才會想脫離輪迴,才會看清輪迴自性為苦,若在內心生起強烈的欲求解脫輪迴的心,最終才能獲證解脫果位,若想解脫就必須依靠道的修持,真正大乘道的修持就必須修持方便和智慧這兩種道的內涵,也就是菩提心和空性,就好像鳥要飛向空中一定需要具備一對翅膀,具備兩支翅膀才有辦法飛向空中,最後到達目的地,同樣的,我們要獲證圓滿菩提的果位,也一定是要菩提心方便跟智慧空性的修持,這兩個同時修持才有辦法最後獲證佛的果位,這兩個,不能只有一個,缺一不可,就好像《三主要道》裡面所講到的,「若不具足通達實相慧,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不具通達實相慧,雖修出離菩提心,終不能斷生死根,應勤通達緣起法」)就是告訴我們菩提心跟空性,方便和智慧必須並行,光只有一個出離心或者菩提心,是沒有辦法獲得佛的果位,如同鳥不能只靠一隻翅膀飛行。終不能斷生死根,應勤通達緣起法,若無修持空性智慧無法徹底的脫離痛苦,因為我們輪迴的根本是在於煩惱,煩惱的根本在於我執,我執的對治唯有靠著無我的空性智慧的修持才有辦法獲證,這是為什麼道的修持其內涵必須包含菩提心和空性的道理就在這邊,菩提心和空性正見,這兩個道的修持也是非常重要的。 「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所以如同鳥飛行需要兩隻翅膀,必須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這句偈子當中為何不說證得空性,而是說證得緣起之法呢?這個地方有一個非常深的意涵蘊藏在裡面,就是宗喀巴大師向文殊菩薩祈求,獲得文殊菩薩的教授,文殊菩薩給宗喀巴大師的教誡就是,上師和本尊無二無別的去做祈請,再多做集資淨罪,再來就是聞思中觀大部經典,龍樹菩薩,月稱菩薩等等諸大聖者著作來修持,宗喀巴大師問文殊菩薩特別要注意的是什麼?文殊菩薩說道:必須要注重名言(ཐ་སྙད),若不如此,則思惟:「皆無所有」的話,最終會墮入斷邊,因此重視名言的目的即是遠離斷邊。要瞭解,從空性的意涵裡面所顯現的緣起,就是世俗諦,因此對於緣起的法義要精勤。「若不具足通達實相慧,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這個地方沒有講應勤通達空性見,而是強調應勤通達緣起法,是有很深的意義,就是告誡我們應該要遠離二邊,必須依於正理之王,緣起的正見。下一個偈頌,”現分緣起不欺誑」,就是在呼應著空性的正見,雖然講的是現分緣起不欺誑,其實就是在顯現諸法空性的意涵,是有特別的涵義在裡面。 「若不具足通達實相慧,縱雖修習出離菩提心,不能斷除三有根本故,通達緣起之法應勤修」,除了顯示出必須修持出離心,菩提心之外,要真正斷輪迴生死的一定是必須具備空性正見的修持,也就是緣起,空性正見的修持,這個是必要的。 […]

怙主果碩仁波切74壽誕 || Kyabje Gosok Rinpoche 74th Birthday Celebration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Please click the language button at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this page to select one or more languages to display:請點擊右上角按鈕以選擇語言顯示功能:བོད་ཡིག་ | Tibetan Text | 藏文;   中文 | Chinese Text;   English Text | 英文;   Français | French | 法文;   Tiếng […]

度母四曼達暨藥師八佛超渡法會開示 2021-03-21 於菩提法洲寺 || Tara Four Mandala and 8 Medicine Buddha Puja Teaching, 2021 at Yunlin Jangchub Choeling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北頂法王 怙主果碩仁波切於「度母四曼達暨藥師八佛超渡法會」開示 時間:2021年3月21日地點:菩提法洲寺 吉祥如意、大家好,今天你們聚集在此共修,可能心態與作為上要與一般沒有信仰佛法的人有些許不同,不能當此來旅行度假一般,而是要認知今天來此目的是藉由參與《度母四供曼達》暨《藥師八佛超薦渡亡》法會,祈求能獲致十方諸佛菩薩加持的。台灣的人口非常多,你們算是其中很小的比例,而這象徵的意義是甚麼呢?是表示你們內心有著與別人不同的思維,因為你們信仰三寶,相信業果的道理,也同時信仰大小乘與密乘的佛法,才讓你們聚集於此,而事實上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儘管台灣很多顯教寺院舉行法會時,也常有動輒成千上萬人參與的情形,但其與台灣兩千多萬人口比較,依然仍算少數,而其所標示的就如前面所述,心中是否具有對三寶與業果的信仰而有此差別。 四法印 作為一個佛教徒,對「四法印」的承許是很重要的,所謂「四法印」即是「諸行無常、有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四法印」揭示總體事物之實相,我們因大悲導師世尊降臨世間的加持而有了認識,因此也可說我們是因為對「四法印」有所信仰而聚集於此的。「四法印」的印即「印記」、「手印」或「宗旨」,其有不得逾越此界限之意涵,也就是說成為一個追隨佛陀的佛教徒之後,其所持之見解不得逾越此「四法印」之範疇。 諸行無常 首先說「諸行無常」,其意指我們對一切有為法皆具無常的本質應獲得定解,有為法就是由眾多因緣和合造作所生的事物,更進一步可說由相隨順的因緣和合而成,而既然是由眾多因緣和合而成,就代表其具有變動的本質,或者說剎那剎那變異的本性,因此即是無常的本質。有為法無常的本質不僅止於粗分的無常,任一有為法生成之時即同時具備了壞滅的本質,而此壞滅的本質並不需要依靠其它的因緣,生成之時即剎那剎那壞滅,以我們可見的例子比喻,一般花開通常約七天之後凋謝,可是花的凋謝並非在花開之後第七天才突然凋謝的,而是每天每時每刻不斷都在凋謝壞滅的過程,而此壞滅並不需要依靠其它條件,令其生成的因即具備令其壞滅的本質。再舉個例,當我們帶著口罩時,總是特別小心的防範,深怕遭受感染而罹病甚至遭遇不測,這種防範是能對治粗分的無常,但事實上,我們本身所具有壞滅的本質是存在蘊身裡面的,不管有無遭遇病害,也不管是否遇到因緣,出生之後約略百歲,肯定必死,無有一人能倖免,因為令其生成的因即具備令其壞滅的本質,所以當取受此「有漏近取蘊」當下,「有漏近取蘊」即成壞滅的本質,注定是要壞滅的。 有漏皆苦 其次是「有漏皆苦」,「有漏皆苦」的「漏」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解釋,而此處是指煩惱,因此有漏無漏指的是具不具足煩惱,若是依於煩惱而造作的盡皆是痛苦的本質,而我們所取受的「有漏近取蘊」即是依於煩惱而取受的,如「十二緣起支」流轉門可知,因為無明而行業,進而有因位識、果位識而受生投胎等,因此「有漏近取蘊」無疑是緣自煩惱,因此由煩惱所引生之「有漏近取蘊」必定成為一苦器。另如經典所云:「樹根為毒枝葉亦為毒,樹根為藥枝葉亦為藥」,「有漏近取蘊」的根本是煩惱之毒,因此是一苦器也是引生痛苦的緣。 另如《釋量論》云:「是故無常而有苦」,意指因為是無常,所以是苦的因。因此「有漏近取蘊」成為苦器的另一原因是無常所致,剎那剎那壞滅牽引剎那剎那出生,剎那剎那出生又成為剎那剎那壞滅的因,如是剎那剎那生滅的本質,就如所云:「出生即無剎那得安住,急趨死主閻羅之跟前」,一出生就離死亡愈來愈近,過一歲即少一年,時時刻刻分分秒秒的趨向死亡。更何況死無定期,能否長命百歲亦無定數,因此面對剎那生滅本質的「有漏近取蘊」,也是我們今天大家聚集在此的原因,因為我們所希求的絕非僅是短暫的安樂,而是究竟永恆的安樂,解脫成佛的果位,所以乃至生命未盡前的任何一天,我們都須令其有意義,這也是我們聚集於此的另一原因。 修持空性 我們所貪愛的「有漏近取蘊」是痛苦的本質,並非能究竟安好的,但是我們所希求的卻是永恆安樂,因此若是無法改變的話,那寧可想都不用去想,因為那是無法改變的事實。然而這是能夠改變的,也因為得以改變,因此就值得我們好好去思維並找尋改變的方法。導師世尊初轉法輪時,開示了苦諦,同時說明苦諦的因來自於業與煩惱,而既然苦諦不是恆常不變的,是由因緣所生的,那就代表其得以改變。「有漏近取蘊」的本質是痛苦的,其因主要是依於業與煩惱,而在貪瞋癡等煩惱中,主要還是根本無明我執,因此要去除痛苦的本質,必須修持空性無我的道予以對治,以宗義來說,小乘所修空性無我的道,主要是修「常、一、自主的我空」與「獨立之實質有空」,而大乘所修空性無我的道,主要則是修諸法無諦實、無自性等,透過這些道的修持,才有辦法將痛苦的根源、煩惱的種子—無明我執加以對治。 因此如同樹木從根斷除,需要斧頭或刀具一般,對治無明我執的斧頭即是空性智慧道的修持。 慈悲心與菩提心 然而光靠空性智慧的修持就足夠嗎?是不夠的,就像砍樹除了斧頭之外,也需要一個強壯的人來使用斧頭,除了增上慧學之外,也需增上定學與增上戒學的修持才行。此外無害行、慈悲心與菩提心等方便法門的修持亦非常重要,因為無明我執造成我們非理作意,進而衍生貪愛己方、瞋恨他方等煩惱而造業,以至承受輪迴中無邊的痛苦,因此要對治我愛執應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如是結合方便與智慧的修持,才能令我們遠離究竟痛苦,獲致永恆安樂,而我們今天在此舉行法會的目的也是如此。 修持度母的功德利益 今天大家來此共修度母的法,有些曾受過無上瑜伽密續灌頂者,平常就極為認真的修持、非常好,而修持度母的功德利益甚大,如經典中所說,極大罪障得以浄除,因而得以遠離墮入惡趣,凡所祈願也能獲得來自十方百千萬佛菩薩的親自加持。此外度母可說是十方諸佛行利益眾生事業的化身,因此修持度母不僅有利於此生各種事情皆得順利圓滿,也能感得來世往生極樂淨土,不墮惡趣,更進而為利一切有情而成就佛菩提果位。修法時努力希求將自身所有業障煩惱都予以清淨,觀想度母放光與甘露加持自身,至誠的祈願,而所祈求之心願,不要僅僅只為一些微小的目的而已,比如讓自己肚子痛或眼睛痛等康復之類,而應該祈求更大的義利,比如祈願此生所有障礙自己修行的所有違緣都能去除,又如不要僅只於祈求自己能往生淨土,而應當祈求為了能救度一切有情,祈願得以往生淨土,迅速成就佛菩提果位。 良善的心 最後,感謝各位,希望很快能與大家見面,您們也好好保重,注意健康,常保有一顆良善的心很重要,有良善的心不僅能有益家庭和樂,此生也會過得愉快,來生也會感得善果,良善的心也是佛法修行的基礎,若無良善的心如何能進一步修持慈悲心、菩提心呢?唯有先有良善的心才能進一步修持慈悲心與菩提心等。很高興今天能在此與各位見面。 http://www.kunphen.com/html/2021/gljy_0323/485.html List Tara Pages 顯現所有度母頁面

Gutor Chenmo 2021 Nepal || 果朵法會 2021 尼泊爾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Scroll to Top Table of Contents || 目錄 Add a header to begin generating the table of contents Please click the language button at the top right corner of this page to select one or more languages to display: 請點擊右上角按鈕以選擇語言顯示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