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錄自 蔣孜曲傑 怙主果碩仁波切教授 2018年10月8日至10月10日
藉由自他交換修心的要訣,把修行的逆緣轉成修行的順緣,我們處在讓我們自己容易瘋狂的時代,在了解我們是處在這種情境之後,我們更應該利用修心教授的要訣,把各種修行可能會面臨到的障礙及逆緣,把它轉成我們修行的順緣。
在五濁惡世紛亂的時代,我們所面臨到的修行的障礙與逆緣是非常多的,所以我們更要利用修心的教授,把修行的逆緣轉成為順緣。
修心的教授有很多的稱號,有把修心的教授稱為西方的極樂淨土或是極樂世界的稱號。為什麼這樣稱呼呢?因為我們處在這個幾乎令人瘋狂的環境裡面,其實它就如同充滿荊棘的牢房或是火坑這樣的情境一樣。如果我們有修心教授的要訣來修持,在面對這些逆緣以及不好的環境,其實我們是一點也不會感到不快樂的;而是會在內心裡面非常愉悅及快樂的。因為我們有了修心的教授,這就是為何有人把修心的教授稱為”極樂世界”的稱號,也有人給修心教授稱”不紛亂的淨土”、”不錯亂的淨土”的稱號。因為我們有了修心教授的要訣,儘管外在的世界很紛亂,但我們的內心是堅毅不動的。另外它也有”極樂之城”的稱號,藉由修心的教授,我們可以讓自己的內心充滿著安樂,或者可以說它是安樂的來源。這些稱號,很多都是來自噶當派的祖師,他們在五濁惡世的時候藉由修心的教授,圓滿累積了廣大資糧,祖師們認為這些修心的教授具有無邊的利益,所以才有這些稱號。
我們在五濁惡世的時候,應該善加利用修心的教授,把所有修持的惡緣轉為成就菩提及成就安樂的大道。
在自己心續裡面是否有生起菩提心,別人是不曉得的,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是否已生起菩提心。我們常常接受菩薩戒的律儀或是接受灌頂等等儀式之後,我們到底有沒有在自己心續裡面生起菩提心,這恐怕是一個疑問。我們需要真正的去實修菩提心。像阿底峽尊者在金洲大師的跟前修學十二年的時間,經歷了非常多的困難之後,終於修成了菩提心。
我們不要以為菩提心的修持非常困難,我們永遠無法達到,不要有這樣的念頭。任何事情只要我們熟練之後,我們就會覺得駕輕就熟。修行菩提心也是一樣,只要我們邁出步伐,不斷不斷的往前進、不斷的熟練,一定是可以修出成就的。就好像我們一開始學習字母或是注音符號,剛開始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覺得很困難,不過接下來我們會不斷的往前進。任何的學習我們只要熟練之後,它會變得越來越容易,之後會得到成功成就的。
我們比較重視的是念經、持咒,能夠把一個咒語修完十萬八千遍,固然很好,但是如果能在相續裡面生起菩提心,那麼其功德更加無量無邊,更加殊勝。經典裡面提到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我們對著千百萬的眾生,用千百萬劫的時間去對這些眾生作布施,其功德不如在心續裡面剎那生起菩提心。能生起菩提心,其功德是何等的殊勝及偉大啊!
我們自己常常只給嘴巴以及手工作,嘴巴念著咒語,手撥動著念珠,但是卻沒有給心工作,我們要給心工作,使心能夠生起菩提心。菩提心絕對是有辦法可以修成的,不要以為那是太困難的,就想放棄,真的是有辦法做到的。我們對於此生的貪著,我們有強烈的意念要棄捨對於此生的貪著,生起這樣堅定的意念時,會在我們心續當中產生力量的。如果我們能生起願意棄捨對世俗的貪愛,那麼同樣的我們也是有辦法能夠讓自己的相續生起菩提心的。對於菩提心的珍寶,我們要有一個信念——一定有辦法生起,不要有到底能否生起菩提心的疑惑。
並且我們要有一個認知,我們能得到了殊勝的暇滿人身,沒有比這樣的機緣更好的了。值遇到大乘的教法,其實沒有比大乘教法更殊勝的。因此,我們能值遇到這樣的機緣,我們利用這個機會一定要讓自己的心續生起菩提心。甚至能讓我們即生成佛的金剛乘的教法,我們也已經得到了,如果金剛乘的密法的修持,我們只強調在氣脈、風、拙火等等這些上面,那麼密法的力量是無法展現的。如果我們沒有在相續生起菩提心,那麼就算修持金剛乘的教法,我們仍然是無法修持成就的;但是如果我們的相續有辦法生起菩提心,那對於迅速成就金剛乘教法,成就佛果的力量將有很大助益的,因此不要認為處在五濁惡世裡,自己是無法修行成就的;反而應該要策勵自己——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機緣讓自己修行成就的了。像過去的密勒日巴大師、宗喀巴大師等祖師,並不是說他們擁有與我們不同的身體,他們的身體也和我們一樣,但是他們示現即生成佛的成就,因此我們要善加保握機緣,要有我們必定能生起菩提心的信念。我們何其有幸得到了殊勝的人身,現在我們要學習菩提心的修行,菩提心的教授,它可以說是佛陀八萬四千法門中,法乳所提煉出來的醍醐一樣,是佛法的精髓。
我們常常在講說要修要修,或者我們說要修菩提道次第的內涵,那到底我們是要修什麼呢?老實說,菩提道次第的修行其實就是菩提心的修行。
*了解我愛執的過患、愛他執的利益,其用意是要認清誰是敵,誰是友。昨天晚上我們有提到所有過患的根源——我愛執,其實是我們的大敵、怨敵。而珍愛一切眾生的他愛執則是我們的親友。過去因為我們不了解這些真相,所以沒辦法分辨。在草原放牧的牧人,白天他們帶著羊群出去放牧,這些被放牧在草原的牲畜們,在白天時,牠們是混在一起的,在晚上要趕牠們回家時,誰家誰家的牲畜,到晚上是無法分辨得很清楚。過去我們無法分清楚,誰是我們的大敵,誰是我們的親友,那是因為我們不了解真正毒害我們的大敵是我愛執,真正能夠賜予我們利益的是眾生,我們應該要生起他愛執,這才是真正能利益我們的。我們在清楚了解之後就知道誰是敵,誰是友。
在了解我愛執是我們真正的大敵,珍愛有情的愛他執才是我們的親友。接下來要觀修的自他交換的修持重點,該如何來做,有沒有可能做得到?以前的祖師大德他們讓我們先了解自他交換是否有其必要性,既然我們知道我愛執是大敵,愛他執是親友,那麼自他交換當然是有其必要性,接下來我們去思維我們是否有能力把我愛執及愛他執做交換呢?那一定是可以的,為什麼這樣說呢,我們用世間的情形來做比喻,比如我們前半生有一個非常仇視的怨敵,我們一看到這一個人就非常的生氣,可是,也許到了下半輩子之後,你與這個人變成了非常要好的、非常緊密的朋友關係,乃至剎那沒有看到他,你就覺得很難過。此情形在世間都有可能產生的,那麼我們的我愛執及愛他執,怎麼可能沒辦法交換呢?
───
*你們回去一定要好好的思維,我們所講的這些內容,要反覆的去想,不管你聽到多少,不管你學到多少,如同我們前面所舉的例子,一整顆藥樹可以有很大的治病的功效,我們無須用到一整顆藥樹,光是一點點藥樹的枝葉、根,它就有辦法治癒我們的疾病。日輪、日光可以消除黑暗,無須用到整個日輪、日光,只需一點點空隙的陽光就可以立刻消除黑暗。不管我們聽到多少內容,就把我們所聽到的反覆的思維,最重要的是要去實修,讓自己的相續盡量生起堅定的信解。
你們回去一定要真正的把它拿來修啊,如果你真正拿來修行,那才是真正的修行者,真正的修行者不是在──咒語念了十萬八千遍,念過多少經典,不是在這個地方。把聽到的法拿來實修實踐,才是真正的是在修學大乘的法。拜託各位好好的去實修。
今天要繼續講授傳承自寂天菩薩,然後經由阿底峽尊者所傳承下來關於如何修行菩提心的教授,我們在聽聞之前,首先要在相續裡面生起——為了利益一切如母有情要速證正等正覺、圓滿菩提而來聽聞此教授。此教授乃阿底峽尊者所傳授的教授裡面之精華的要訣含攝在其中,在聽聞之時,不只是聽受這些要訣,還應該在心裡面更加生起——我們一定要按照所教授的內容,如理的在相續裡面盡量讓自己生起慈悲心、菩提心,在一開始時我們需要生起這樣的動機。
昨晚講到我們要了解我愛執是一切過患的根源,它為我們帶來所有的衰損、也可以說是阻礙我們在相續裡面生起菩提心、各種道之功德的最大的障礙,我們須深知此我愛執的缺失、過患。另外也說明了愛他執是一切功德的根源,它是我們獲得一切善好資糧的根本,是生起一切地道功德的基礎,它也可以說是大乘法門的命脈、是八萬四千法蘊的精髓。
我們了解我愛執的過患及愛他執的功德之後,我們要對一切有情生起如同母親愛護自己獨子般的關愛,要對如母有情生起悦意的慈心,如同母親對待獨子那般,希望他能獲得各種安樂之慈愛的心或者希望獨子能遠離所有痛苦的悲心,我們要生起這種不共的悲心。我們從無始以來在輪迴之中不斷的流轉,最主要就是如同昨晚說的——我們沒有認清怨敵與親友的差別,因為我們沒有很清楚的認識誰是敵、誰是友所導致。我們沒有認清楚生生世世為自己帶來痛苦的怨敵——我愛執,與真正能夠讓自己獲得幸福安樂的如母有情這樣的親友,這二者之間的真相,今後我們認清了真正的大敵是我愛執,真正的親友是愛他執,之後我們要生起此後乃至一剎那,我們都不讓我愛執這個大敵得逞,而要盡量對一切如母有情生起真正的慈悲心。我們修持慈悲心一開始盡量要在相續中生起看待一切如母有情是非常可愛悦意的,生起這樣的慈心。並且不斷的讓它擴大,要想辦法盡量讓慈悲心能夠真正在心續裡面生起,要用什麼方法讓慈悲心在相續裡面生起呢?舉個例子,比如說如同一個老母親看待自己的獨子,當這個獨子有任何的困苦時,母親一定是希望她的孩子能夠遠離痛苦。而且也希望用各種的方法讓她的孩子得到快樂。
我們看到這麼多的如母有情,其實他們都想得到快樂,但是卻不知道如何成辦快樂的因。不想要痛苦,可是卻一直在造作痛苦的因,所以說要如同老母看待獨子的情境那般,去看待如母有情——對眾生生起慈悲心。看到一切如母有情一直在痛苦中沉淪,卻無法得到快樂,一再的思維到底要用什麼方法,他們才能離苦得樂?到底要用什麼方法,他們才不會繼續造作痛苦的因,檢視之後發現到這其實是非常非常困難的。為什麼呢?就如同不聽話的孩子般,你教他別做什麼,他卻偏偏要去做;教他成辦安樂的因,他卻偏不做,卻一直在造作承受痛苦的因,如母有情就是如此。這樣的情境下,老母親會是什麼態度呢?她還是會不管孩子聽話與否,她還是會想盡辦法要去解決孩子遇到的困難,比如孩子不聽話犯了罪,受到判刑被處以刑罰,老母親知道了孩子的犯行,就算孩子犯了錯,老母親的心裡面還是想著,他畢竟是自己的孩子,他被處以刑罰或是鞭刑等刑責,老母親還是會生起極大的悲憫心,想要去替孩子承擔一樣。所以我們對眾生的慈悲心就要如同老母親對獨子的慈悲心那般——希望能夠把眾生身上的苦領受到自己身上,希望把自己的快樂帶給眾生,這就是我們一直在講的——對一切有情的自他交換的修行方式,藉此不斷的來增長自己的慈悲心之最主要的方法。